*********(漢語)************(方言)
…….江…..ㄐㄧㄤ-─────>ㄍㄤ…………..閩
….茶壺…ㄔㄚˊㄏㄨˊ───>ㄉㄟˊㄍㄡˇ…閩

「械」ㄒㄧㄝˋorㄐㄧㄝˋ……根據語言的演變規律,明顯保留了魏晉時代語音
(胡介切)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,亦與今日閩方言相同。

※ 目的及用處:可用語言的規律找出起源。

(2)更深入了解現代漢宇的語音系統及現象、變化。
……ex:「卡」住了:ㄎㄚˇorㄑㄧㄚˇ…↘
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見系二等字
………三「更」半夜:ㄍㄥorㄐㄧㄥ…….↗(ㄍ、ㄎ、ㄏ… K、K’、X
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→國語可能變成ㄐㄑㄒ
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t§,t§’,§)
……泥「淖」ㄋㄠˋ
……舟「棹」ㄓㄠˋ →章系字的原因

(3)有助於我們學習古代漢語,有助於研究者研究漢語及漢語史。
古代漢語的內容,【1】音韻、【2】文字(形聲字)、【3】訓詁(通假字、聲訓)、【4】詞彙、【5】語法(古代漢語常用語音的變化來表示語法的關係。 ex:ㄕˊ<n.>,ㄙˋ <v.>;以風ㄈㄥ<n.>,風ㄈㄥˋ<v>之),【5】詞源(詞如何來?以前有何讀法?)*每個分科都和音韻相關。

(4)有助於古典文學的了解與研究。
廣義的古典文學也包括散文,音韻學在陰液的考據上有幫助,文藝的了解和聲音有關係。
《詩經》有很多韻腳今日看來均不押韻。
ex: ……服………側……-→均為「之」部韻。
……(風)林
古代歷經變化,……上古「侵」部-→中古東部
把它們歸納為「諧音」,是不了解語音的變化。
ex:《鏡花緣》七十回:「吳郡大老倚閭滿盈」(問道於盲)
可看出作者在文字上、聲音上所想表達的意義(詞句和聲音相關,可了解詩的內容)。
ex: 蘇軾:「笳鼓過軍雞狗驚」→讀來悲哀(透過語音來傳達概念)
「塔上一鈴獨自語,明日顛風當斷渡」→叮叮噹噹的聲音(語音上諧和、巧思)
*顛、當、斷、渡→接雙聲字,代鈴作語,音韻宛然,可謂靈心獨絕(東坡不只一次使用聲音來表達語意)。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asaame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